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李小波
  • 来源:文:李小波 图:均选自网络
  •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仅以此篇献给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

 

小时候在父母怀里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后讨得仙药。但是后裔的徒弟蓬蒙却趁后羿不在要夺走仙药 ,嫦娥不得已吞下它升天去了月亮上......。当听到这时我就在幻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呢?长大了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夸父逐日》的故事中被夸父向往光明、锲而不舍、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从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天问》中看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的沉思,从唐代李白的《上李邕》中读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也从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中跟着诗人们一起畅游了神秘的天空。

那么太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直是人类想一探究竟的地方,也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为了遥不可及的群星,为了星辰大海,他们夜以继日的训练、挑战极限的考验......。如果你说航天员不怕死,大家肯定会说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作为航天人也是普通人,但是每次遇到难关时,他们都会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僵,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这是一代航天人的誓言。

今年二十大召开的时候,第一批走进代表通道的是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山东籍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她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她曾写过一篇文章《用知识点亮浩 瀚的星空》,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3次太空授课的情景。她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随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让王亚平十分激动,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航天事业是国家工程,攀登的是中国高度。团结一心、密切协同是坚实保障。作为航天员,能够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航天事业,既是无上的荣光,更是如山的责任。站在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对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充满了期待,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现在虽然已经回到了地面的家,但是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随时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 ,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11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 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20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2022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83秒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升空,标志着组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就位。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按计划,后续将开展空间站组合体基本功能测试和评估。结合此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6次飞行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完全体建设工作。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13日14时18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天舟五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5时03分顺利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快速的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中国航天员也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

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被称作“最忙碌飞行乘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11月29日23点10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于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在这个交接仪式上,神舟十四号乘组人员向十五号乘组人员“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由此,我国空间站就正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长期有人驻留”的新时代!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12月2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总装测试完成!



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14飞船3名航天员开始返航;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神舟14和神舟15号乘组神舟翱翔、会师天空,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将升格为6人6舱(船)百吨大站,中国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航天人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他们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常年奋战在戈壁沙漠、无数次在荒野中追逐星辰大海,在深山密林中隐姓埋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事着单调而平凡枯燥的工作,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生命和一腔热血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他们和王亚平等航天员一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具体实践、综合国力、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2021-2022年“感动中国”对航天人的颁奖词是对航天人的完美诠释。

中国的航空梦,伴随的是中国的复兴梦。成功送卫星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五,成功送人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三;成功拥有太空空间站时,我们排名第三……或许未来,我们能向着第二、第一不断迈进,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的复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航天人带着精湛的航天技术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精测妙控、忠诚守护,艰难探索、执着坚守,对他们来说守护的不仅是中国星,更是所有人仰望的这片星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完美绽放。九天揽月,永无止境。逐梦星辰大海,离不开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这种精神。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现在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完成,圆满成功的大红屏正是对他最好的告慰。让我们向每一位为国防和航空航天建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现在不断刷新的纪录,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刻印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概要描述】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仅以此篇献给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

 

小时候在父母怀里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后讨得仙药。但是后裔的徒弟蓬蒙却趁后羿不在要夺走仙药 ,嫦娥不得已吞下它升天去了月亮上......。当听到这时我就在幻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呢?长大了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夸父逐日》的故事中被夸父向往光明、锲而不舍、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从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天问》中看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的沉思,从唐代李白的《上李邕》中读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也从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中跟着诗人们一起畅游了神秘的天空。

那么太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直是人类想一探究竟的地方,也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为了遥不可及的群星,为了星辰大海,他们夜以继日的训练、挑战极限的考验......。如果你说航天员不怕死,大家肯定会说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作为航天人也是普通人,但是每次遇到难关时,他们都会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僵,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这是一代航天人的誓言。

今年二十大召开的时候,第一批走进代表通道的是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山东籍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她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她曾写过一篇文章《用知识点亮浩 瀚的星空》,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3次太空授课的情景。她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随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让王亚平十分激动,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航天事业是国家工程,攀登的是中国高度。团结一心、密切协同是坚实保障。作为航天员,能够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航天事业,既是无上的荣光,更是如山的责任。站在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对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充满了期待,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现在虽然已经回到了地面的家,但是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随时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 ,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11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 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20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2022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83秒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升空,标志着组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就位。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按计划,后续将开展空间站组合体基本功能测试和评估。结合此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6次飞行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完全体建设工作。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13日14时18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天舟五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5时03分顺利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快速的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中国航天员也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

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被称作“最忙碌飞行乘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11月29日23点10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于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在这个交接仪式上,神舟十四号乘组人员向十五号乘组人员“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由此,我国空间站就正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长期有人驻留”的新时代!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12月2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总装测试完成!



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14飞船3名航天员开始返航;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神舟14和神舟15号乘组神舟翱翔、会师天空,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将升格为6人6舱(船)百吨大站,中国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航天人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他们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常年奋战在戈壁沙漠、无数次在荒野中追逐星辰大海,在深山密林中隐姓埋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事着单调而平凡枯燥的工作,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生命和一腔热血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他们和王亚平等航天员一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具体实践、综合国力、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2021-2022年“感动中国”对航天人的颁奖词是对航天人的完美诠释。

中国的航空梦,伴随的是中国的复兴梦。成功送卫星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五,成功送人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三;成功拥有太空空间站时,我们排名第三……或许未来,我们能向着第二、第一不断迈进,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的复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航天人带着精湛的航天技术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精测妙控、忠诚守护,艰难探索、执着坚守,对他们来说守护的不仅是中国星,更是所有人仰望的这片星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完美绽放。九天揽月,永无止境。逐梦星辰大海,离不开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这种精神。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现在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完成,圆满成功的大红屏正是对他最好的告慰。让我们向每一位为国防和航空航天建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现在不断刷新的纪录,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刻印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李小波
  • 来源:文:李小波 图:均选自网络
  •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访问量:0
详情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仅以此篇献给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

 

小时候在父母怀里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后讨得仙药但是后裔的徒弟蓬蒙趁后羿不在要夺走仙药 ,嫦娥不得已吞下它升天去了月亮上......。当听到这时我就在幻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呢?长大了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故事中被夸父向往光明、锲而不舍、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天问》中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的沉思唐代李白的《上李邕》中读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也从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中跟着诗人们一起畅游了神秘的天空。

那么太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直是人类想一探究竟的地方,也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为了遥不可及的群星,为了星辰大海,他们夜以继日的训练、挑战极限的考验......。如果你说航天员不怕死,大家肯定会说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作为航天人也是普通人,但是每次遇到难关时,他们都会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僵,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这是一代航天人的誓言。

今年二十大召开的时候,第一批走进代表通道的是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山东籍特级航天员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数十年如一日艰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她曾写过一篇文章《用知识点亮浩 瀚的星空》,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3次太空授课的情景。她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随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让王亚平十分激动,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航天事业是国家工程,攀登的是中国高度。团结一心、密切协同是坚实保障。作为航天员,能够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航天事业,既是无上的荣光,更是如山的责任。站在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对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充满了期待,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现在虽然已经回到了地面的家,但是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随时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 ,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11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 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20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2022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83秒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升空,标志着组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就位。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按计划,后续将开展空间站组合体基本功能测试和评估。结合此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6次飞行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完全体建设工作。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13日14时18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功开启天舟五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5时03分顺利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快速的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中国航天员也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

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被称作“最忙碌飞行乘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11月29日23点10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于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在这个交接仪式上,神舟十四号乘组人员向十五号乘组人员“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由此,我国空间站就正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长期有人驻留”的新时代!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12月2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总装测试完成!

   

 

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14飞船3名航天员开始返航;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神舟14和神舟15号乘组神舟翱翔、会师天空,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将升格为6人6舱(船)百吨大站中国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航天人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他们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常年奋战在戈壁沙漠、无数次在荒野中追逐星辰大海,在深山密林中隐姓埋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事着单调而平凡枯燥的工作,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生命和一腔热血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他们和王亚平等航天员一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具体实践综合国力、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2021-2022年“感动中国”对航天人的颁奖词是对航天人的完美诠释。

中国的航空梦,伴随的是中国的复兴梦。成功送卫星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五,成功送人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三;成功拥有太空空间站时,我们排名第三……或许未来,我们能向着第二、第一不断迈进,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的复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航天人带着精湛的航天技术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精测妙控、忠诚守护,艰难探索、执着坚守,对他们来说守护的不仅是中国星,更是所有人仰望的这片星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完美绽放。九天揽月,永无止境。逐梦星辰大海,离不开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种精神。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现在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完成,圆满成功的大红屏正是对他最好的告慰。让我们向每一位为国防和航空航天建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现在不断刷新的纪录,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刻印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新闻中心

交流互鉴强合作 产业深挖谋发展 ——新疆石河子市开发区到三维公司考察交流   2月27日,新疆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杨建华局长一行到三维公司考察交流工作。三维公司总经理韩涛、副总经理赵红波、总经理助理李立刚、冶金公司(郑州)区域项目副总经理王清勇等参加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杨建华局长一行观看了九冶建设公司及三维公司企业宣传片,详细听取了三维公司总经理韩涛对九冶历史沿革、专业布局、企业优势以及三维公司业务范围、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方面的介绍,他表示,九冶在冶金、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显著优势,期待双方能在相关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新疆石河子市开发区招商局杨建华局长介绍了当地目前多元的产业结构和项目情况,她指出,园区目前拥有众多化工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支持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发展,并表达了此行对九冶冶金、铝钢结构、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业务学习交流及产业合作的意愿,希望双方能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寻发展新路径,实现跨区域协作合作共赢。 座谈结束,双方前往公司企业展厅进行了参观交流。 通过此次考察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了解,展示了企业的专业特色,为未来的跨区域政企合作和市场开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5-02-28
三维公司召开2025年关于酒驾醉驾 警示教育大会   春节将至,按照上级纪委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员工纪律规矩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防线,1月17日三维公司召开2025年酒驾醉驾警示教育大会,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部门主管、全体党员及机关管理人员参会。 会议首先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集中学习了《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违规违纪处理规定》、《九冶关于开展酒驾醉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会上组织全体参会人员观看了《党员、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警示教育片》,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酒驾醉驾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党员代表发言表示,这次学习活动对酒驾醉驾危害性的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养成“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的规矩意识和良好习惯,坚持以案为鉴,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时刻警醒自己,坚决与不文明、不理智、不守法的行为划清界限。 最后,董事长韩涛宣读了《三维公司党员干部拒绝酒驾醉驾倡议书》,号召全体党员职工严守党纪国法,拒绝酒驾醉驾。并做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酒驾醉驾及背后“四风”问题的严重危害,始终把政治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二是廉洁自律,做到警醒在先、防范在前,增强党纪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抵制酒驾、醉驾;三是以身作则,春节将至,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戒尺,不越红线,带头廉洁过节、文明过节、健康过节。
2025-01-21
三维公司召开2024年干部述职考核会议   2025年1月17日,三维公司召开2024年干部述职考核会议,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部门主管及机关全体管理人员参会。 会上,苗维华领学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董事长韩涛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分管领导、部门主管共13人依次进行述职后,参会人员和职工代表等现场进行了民主测评。最后董事长韩涛结合2024年的干部执行力、工作表现以及全年目标完成情况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通过述职总结工作,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二是要把述职当做相互学习的过程;三是把述职当做检验作风的过程;四是要把述职当做理清思路的过程。
2025-01-19
群策群力  共谋发展 ——三维公司召开2025年市场营销研讨会 2025年1月3日,在国内外环境多变、市场需求差异化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为积极应对存量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与挑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三维公司召开2025年市场营销研讨会,三维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主管、市场部全体人员等群策群力谋划企业新发展。会议采取线上加线下的形式召开,会议由总经理助理李立刚主持。 会上分管领导、各部室主管和市场部人员均紧紧围绕市场营销工作的七项研讨议题作了发言,对公司未来发展进行建言建策。董事长韩涛在认真听取会议发言后,对与会者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各分管领导、各部室主管等的发言视角独特、针对性强,有高度、有思路、有措施,对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董事长韩涛对2025年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九点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市场营销作为重中之重;二是本着立足广西、湖北、河北、云贵,将站稳中铝、拓展新型行业、紧盯海外市场作为本年度的顶层策划;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营销管理制度;四是要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实行1+N市场开发模式;五是要进一步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全员营销的积极性;六是要对新兴市场、新兴业绩,给予孵化期的激励措施;七是要积极抓紧机遇拓展海外市场;八是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客户信息系统;九是要进一步加大与中铝内部的合作。 三维公司的市场营销研讨会,召开的非常及时有效,本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创新活力,使大家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三维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5-01-06
三维公司开展秋冬季高发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讲座   随着冬季的到来,进入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12月20日下午,公司邀请美兆健康医疗全科医师石俊旗,为三维公司全体职工开展秋冬季高发心脑血管疾病口预防讲座,共同学习和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职工的健康。 首先,讲师石俊旗为大家解读了2024年度员工体检健康问题分析及评估,并对员工体检产生的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健康状况分析及专业的建议。 会上,突出针对脑梗死、脑出血,从病因、临床表现、形成及治疗等多方面,共同进行学习和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提出,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其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注意保暖、均衡膳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以及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对于脑血管意外的识别与应对,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最后,针对职工们对体检结果的疑问,石俊旗耐心仔细的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并对不同的身体问题提出了专业的治疗和预防建议。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等。它们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可以突然发作并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通过这一次的秋冬季高发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讲座,提高了大家对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并对如何预防和识别早期症状也有所了解。公司组织开展了一次富有意义的职工公益讲座活动。
2024-12-27
dz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长椿路39号

版权所有© 郑州九冶三维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豫ICP备11006928号-2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本网站已支持Ipv6

页面版权所有©2021 郑州九冶三维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豫ICP备11006928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